我的聲明

我的聲明:

這blog原是用來紀錄我收集各樣債券的資料和知識,方便自己学習。非我原創性的文章,都会儘量標明出處或作者。Blog內紀錄的債券不代表我擁有或建議任何人投資。每個人都要為自已的投資決定負責任。

我主要投資直債或Reits。歡迎大家一同交流,互相鼓勵。如果你有好的債券分析,也歡迎email給我放上來,公諸同好!

我也有另外一個網誌"Reits World 我的房託世界"是關於投資REITS的,歡迎瀏覽。http://reitsworld.blogspot.hk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中國鋁業5.7%pert, called 1/2020

筆者手持的印度電訊公司Reliance Communication被Moodys降級至B1,故先行賣出,另覓替代。現在時勢不明朗,特別是美國新總統Trump作風飄忽難測,加息步伐未知,不宜買長債。短債選擇也不多,筆者換入了中國鋁業這隻永續債, S&P給BB評級;call date是2020年1月;以101.9現價計算,ytw=ytc=5%。雖是永續債,但到期唔call除了原有息差外,再加4% step up,所以可算是3年短債!5%yield也不錯了,資金暫泊,有更佳選擇再作考慮!😊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永續債reset利率的風險

最近渣打銀行令亞洲次級債市場震驚:銀行在其management report表示不打算call回2017年1月票面息率為6.409%的次級債券。對銀行來說,新reset的coupon rate 將約是2.39%(3M LIBOR+加上1.51%的浮動利率),較現行票面息率大幅調低,銀行融資的成本將低得多。消息公佈後,此債券立即由97到83!投資者即時蒙受相當大的虧損。😖

渣打銀行似乎已經搞砸亞洲永續債市場的不成文慣例;即債券發行人將在第一次call date中贖回其永續債券!對於次級重複發行永續債務的金融機構,渣打改變了市場潛規矩,成了市場先例!過往投資者不太理會到期reset的coupon rate,總覺得non call是不可能的事。筆者初投資時,亦曾問過自己的private banker,”萬一債券到期而不被call,reset的coupon rate又大幅降低,投資者不是很蝕底?” PB呀姐安慰我,“唔會嘅,冇咁衰仔啩?都冇乜人試過”!幸筆者始終信自己的判斷,寧願買隻貴D,reset息率和現coupon rate不差太遠的!今時今日,銀行風光不再,為減成本,什麼冇面的事都會去做!!

永續債的投資者,又如何保護自己這方面的風險呢?可選擇那些reset coupon rate=5year libor+initial spread的債券,或附有step up rate的(即懲罰條款,發行人不贖回,要附加額外利率)。這是投資這類債券的基本考慮。要知道永續債本身多為較次級債券,風險不少,投資時實不能掉以輕心!當然較穩陣的策略自然就是玩少一瓣😆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印度德里機場新債 DIALIN 6.125% 31Oct2026

這隻印度機場新債IPO甚受歡迎,雖是10年債,但市場對這個印度最繁忙機場的故事十分受落。IPO向隅者眾,惟有在二手市場入手,最高升到接近104。評級有BB,這個rating,年期和YTW也可以接受。



Current Ask Yield to Maturity 
5.662 %
Current Bid Yield to Maturity 
5.678 %
Current Ask Yield to Worst 
5.662 %
Current Bid Yield to Worst 
5.678 %
Current Ask Price (USD)
103.500
Current Bid Price (USD)
103.375

BOND INFORMATION

Reference CodeUSY2R27RAB56
ISINUSY2R27RAB56
IssuerDelhi International Airport Private Limited
Guarantor-
Issue/ Reoffer Price100.000
Announcement Date20-Oct-2016
Issue Date31-Oct-2016
Maturity Date31-Oct-2026
Years to Maturity (Approximate)10.018
CurrencyUSD
Annual Coupon FrequencySemi Annually
Coupon TypeFixed
Annual Coupon Rate (% p.a.)6.125
Reference Rate-
CUSIPQZ9443701
Bond Type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 SectorIndustrials
Bond Sub Sector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Minimum Investment Quantity (Nominal)USD 200,000
Incremental Quantity (Nominal)USD 1,000
Bond Credit Rating (Moody's / S&P / Fitch)Ba2/ BB/ N.R
Issuer Credit Rating (Moody's / S&P / Fitch)Ba2/ BB/ N.R
SeniorityFirst Lien
Exchange ListedSGX
Modified Duration (Years) 7.458
Issue SizeUSD 522,600,000

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美元加息必然導致債價下跌?(Fundsupermart轉載)


 債券投資部  2016年10月7日
投資產品價格如何變動一直成為投資者最有興趣的題目,而債券價格如何變動則成為債券投資者投資債券與否的最大考慮因素。美國踏入加息週期將近一年,我們計算過去一年於BONDS@FSM平台上的債券價格變動(日期由2015 年9 月23 日至2016年9 月22 日,按投資者買入價計算),結果顯示,平台上共有156張債券於此期間有報價,價格平均上升3.34%。各不同類別債券版塊方面,信貸評級為Baa3(穆迪)/BBB-(標準普爾)或以上的投資級別債券於過去一年價格平均上升3.28%,而信貸評級為Ba1(穆迪)/BB+(標準普爾)或以下的非投資級別債券(亦稱高收益債券)於過去一年價格平均上升5.91%。相反,未評級債券的價格升幅最少,於過去一年只上升1.47%,原因是很多為由本地藍籌公司例如恒基地產、九龍倉及會德豐等發行的債券是未評級債券,而這些債券的票面息率普遍較低,到期收益率亦較不吸引,所以受美國加息的影響較大,影響整個未評級債券版塊的表現。普遍而言,投資級別債券年期較長,票面息率較低,導致存續期較長,所以價格受利率變動的影響亦較大。

存續期不能有效反映價格變動?

美國聯儲局於2015年12月作出自2008年以來第一次加息決定,美國正式步入加息週期,但整體而言為何債券價格不跌反升?是否存續期不能有效反映價格變動?我們曾經在每週債市焦點:利率風險量化 - 修正存續期中討論過何謂修正存續期。簡單而言,即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不過債券價格並非只受利率改變這一個因素影響。利率改變可以對債券價格有所影響,但未必會反映於實際價格之上。假設A公司於市場上有一張五年期的美元債券,某一天美國聯儲局符合市場預期宣布加息0.25%,而同一天,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宣布該張債券及A公司的信貸評級將上調3個級別,反而債券價格上升的機會較下跌為大。

利率風險只為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之一

以上述較為誇張的例子而言,該天所發生的兩件事對該張債券價格的影響十分兩極化,前者令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後者則令價格有上升的壓力,至於債券價格最後如何改變將視乎那一件事的影響力較高。再舉一例,上述同一張債券,美國聯儲局符合市場預期宣布減息0.25%,兩天後A公司公布年度業績,結果遠較市場預測為差,那麼這張債券價格下跌的機會亦較上升為大。能夠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甚多,包括發行人的信貸風險,匯兌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利率風險等。所以加息並不是直接令債券價格下跌,而是對債券價格有下行壓力。

加息週期反令收益率下跌

加息對債券價格有下行壓力,但實際債券價格未必下跌,債券價格更多是反映個別發行人的信貸消息及信貸狀況。而個別信貸事件及其他因素對非投資級別或未評級債券價格的影響較利率變動對價格的影響大,例如今年來寶集團及新昌集團的債券價格大幅下跌,明顯與美國加息與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因為投資者對該公司的財務及營運狀況沒有信心,增加的風險溢價反映於到期收益率上。美國以經濟好轉、失業率下降及通賬重回健康水平為加息的大前提,我們認為美國加息反映著環球經濟好轉,使投資債券的風險溢價下跌,從而令收益率下降(因為債價上升)。從此研究我們觀察到,投資級別債券、非投資級別債券及未評級債券的平均淨到期收益率從一年前(2015 年9 月23 日)的3.65%、8.22%及5.01%分別下跌至2.55%、5.37%及4.06%(2016年9 月22 日)。由此可見,利率改變並非單一導致債券價格升跌的因素,投資者不應該單純以利率改變企圖"預測"債券價格的走勢。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我在IB的美債組合(9/2016)

筆者經過一輪的努力嘗試,初步建立了在IB的美債投資組合。組合內大都是投資級別的。有一半都是較為熟識的。如HP惠普、Xerox蘭克斯諾、Western Union西聯匯款、Seagate(電腦硬碟)等等。雖也不是頂尖的公司,甚至有些老化,但全都是歷史悠久、且仍是有盈利兼派息不差的公司。每隻買得不多,大都略有進賬,整體債價平穩有微漲,派息回報有6%以上,算是不錯。即使真的加息,其實也影響不大,借貸息率約1.5%以下,息差接近5%,有不錯的緩衝抵禦能力。其實大家都發現自上年美國加息後,債價不跌反升,反轉傳統觀念,皆因市場資金實在太多,歐洲日本都大開水喉,大家都未見過這種場面,不知如何部署,唯有見步行步。泊些資金在債市,總好過隨處擺,一個唔小心被銀行徵收負利息!😊😊


2016年8月20日星期六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7.5% CoCo Bond



筆者剛接到私銀通知,名下一隻債提早贖回,本來此債7%去到 2019,現在103.5贖回。雖然賬面略有進賬,惟又要另尋代替品,今時今日大部份債都升了很多,可下手的也不多。最近出了這隻渣打銀行CoCo債,2022年call 或 reset to 5 years mid swap+5.551%,覺得都可以接受。於是以100.725買入,YTC或YTM約7.3%。以下是與其他2隻銀行的CoCo比較:


溫馨提示:CoCo bond是風險甚高的投資。雖然發行人都是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但債券本身性質是轉移金融機構面對嚴峻危機衝擊時的風險。所以價格可以非常波動,甚至損失大部份或全部本金。雖然機率低,卻不表示沒有機會。所以要非常了解CoCo bond的機制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才可以踫,不適宜重倉或高槓干操作。

2016年7月29日星期五

我在IB第一次買債券的流程

1)首先在一個新頁面用市場掃描Market Scanner的工具幫助我找出合條件的債券。這個按紐設在頁面頂部。如果這個按紐沒出現,可在設定"Configure"裡拉下menu把它加入。這個“Configure”非常重要,以後每一個版面改動都要靠它,是常用的功能。




2)Step A: 選US Corporate Bonds公司債
   Step B:選你要求的孳息率"yield",我選了最低5.5%
   Step C:選公司債評級,我選了Moody Rating BA2或以上。不選S&P也沒關    系。主要是Moody影響力較大。
   Step D:用"Only"來加入個別要求,或用"Exclude"來排除某類債券,我選
排除已經違約"Defaulted"及可贖回"Callable"債券。
  Step E:同上,用"Only"及"Exclude"篩選行業及板塊,我選了"Technology"

3)按"search",就會出現搜索結果如下圖:

如果不合意,也可以按"Edit"來改變搜索條件,然後按右上角儲存作將來用。

4)在每一項contract,你都可right click 隻mouse看那隻債券詳細資料

5)上Moodys 網站看這隻債券的評級資料https://www.moodys.com/。
特別留意有否負面展望或降級行動。

6)債券一般是上市公司發行,可去google finance,輸入公司名稱找到介紹,業績及財務資料,幫助自己檢視作決定!

我試用這個方法買了幾隻投資級別債券,小試牛刀。由US$2000買起,到10,000,學習操作純熟後有信心再考慮加大投資。以下是我買的幾只債券

其中HP惠普的2041,6%債,Seagate5.75% 2034,等等。YTM都有6-8%。我不介意買長年期債,只要收息高,也不會天長地久,收息之餘,賺價也會賣。😊😊

有興趣可看IB video



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Interactive Brokers IB 平台操作直債槓干

自上文"初哥投資REITS及債券的槓干融資平台"刋登後,很多blog友都有興趣知道這"新平台"是那家美國券商,詢問者眾。筆者有見及此,不怕野人獻曝,公諸同好!其實這家券商也歷史很久,玩開美股的人都知道。只是筆者少玩美股,沒有留意,這次因為買新加坡reits重新發現新大陸而已!意外之喜是找到一個更好的融資和操作平台。可見有困難,就會找到辦法去解決!玩了兩星期,開始熟習操作。IB操作雖然繁多,卻真的內涵豐富,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我除了買新加坡reits外,也買了幾隻日本reits。債券方面,用IB內置的market scanner很快找到合意的對象,用了US2000買了一隻BAA3/BBB-的seagate 2034,yield接近8%。一隻HP 2041的BAA2債,yield 6%。真是多有多買,少有少買,適合不同人胃口。找到債券後再想知道這些債券發行人的情況,我也發現‘捷徑’。就是上評級公司Moodys和Standard & Poor的網站,就可以看到發行人的評估和理據、信貸評級的展望是穩定還是負面,有否降級危機等等。當然謹慎的投資者也可花時間上google finance看看這家公司的詳細財務資料,派息若干等等,不過我認為投資額決定風險,分散投資比精心研究然後重鎚出擊好。我自問不是一個精於研究財報的人,能讀懂幾個簡單財務比率已經很滿足了,確是沒法深入了解公司的財務資料。相信自己的評核倒不如信Moodys的來得靠譜,評級報告精而簡,很易看明白。投資US2000花太多時間不合算,況且這個數目能買投資評級債券,想想都幾開心。以前私銀每隻債都最少美金20萬,心裡壓力重,總要花很多時間研究才放心,也很多不是投資級別的,買了也要時時留意。現在感覺輕鬆多了!
我會一路學習,然後陸續將IB操作一些重點放上來,讓大家參考,也幫助自己更好掌握。

利益申報:暫時沒有持有或接受IB利益。IB每樣data都收錢,俾佢賺咁多錢,遲些可能買些IB股票對沖一下,平衡一下心理!


Interactive Brokers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初哥投資REITS及債券的槓干融資平台

筆者開始投資香港和星加坡的REITS,也打算將來投資其他地方的REITS,構成一個房地產信託基金的組合,作為我整個投資組合的重要部份。嘗試比較不同的證券公司和銀行,希望找到一個有效率的投資平台,方便入貨,收息和管理。

我一向有用開耀x,輝x的戶口買賣港股。這兩家也有提供環球證券買賣和收息服務。自然首先考慮它們的收費。以星加坡REITS來說,耀X收0.16%(最低20坡元),佣金較平。輝X則收0.28%至0.38%(最低33坡元)。我最後選擇了耀x購入第一批新加坡REITS。結算時驚訝地發覺他們報的匯率和我在yahoo網上得的有很大出入,所以直接和盤房聯絡,要求同時報Bid 和Ask。居然spread有2%之多!忍痛結匯之餘也想想將來可能換馬,一出一入影響很大,所以又去輝x詢問他們的結匯報價,可能輝x是新加坡公司,差價合理很多。總計支出也平過耀x。

這次交了學費也很值得,以前沒有考慮兌換問題,只考慮佣金多少,原來買賣外地證券這個因素也非常重要。耀x不提供星加坡證券margin,輝X有但利息高,兩者都不是槓干融資之選。

我以前買美股時用過一間美國券商,後來無玩美股就差不多忘記了。這家公司全線上操作,香港有辦事處。平台操作多樣化,可塑性超高,但對我來說太複雜,很吃力去搞清楚每一個環節,深怕按錯掣搞錯冇哂D錢。這次我再上去操作平台看看有否作為,居然發覺有以下驚喜:

1)非美股,即港股和星加坡股收0.08%佣金(最低收HK$18或2.5坡元),澳洲日本佣金亦是0.08%,買美國REITS ETF VNQ也是US$1佣金,方便全球佈局。

2)兌換差價非常低,USD/HKD和USD/SGD的差價是小數點後第四個位。每次不論交易多少,劃一收US$2佣金。

3)Almost 所有香港和新加坡REITS margin融資可做到70%,比私銀還要好

4)Margin 融資利率低,借美金坡紙比我用開的私銀還要低
HKD 借$0 - 780,000 2.555% (BM + 2.5% )
$780,000.01 - 7,800,000 2.055% (BM + 2% )
$7,800,000.01 - 780,000,000 1.555% (BM + 1.5%)

SGD 借 $0 -150,000 (1.5% (BM + 1.5% ))
 $150,000.01 -1,500,000(1% (BM + 1%))
 $1,500,000.01 -150,000,000 ,(0.5% (BM + 0.5%))

USD 借$0 -100,000  --------------1.9% (BM + 1.5% )
$100,000.01 -1,000,000 ----1.4% (BM + 1%)
$1,000,000.01 - 3,000,000--0.9% (BM + 0.5% )
$3,000,000.01 - 200,000,000-----Greater of 0.5% or(BM+ 0.25%)

5)S&P給這證券公司評級是BBB+,展望正面,資產50億美元。評級比香港很多銀行還要高。

6)有不同topic的web-seminar可以幫助你了解操作方法,當中有英文,國語,廣東話

7)海量的資訊提供和各式操作手法,適合好學兼精力無限的投資者!

8)可買賣超過3000隻美國債券,包括國庫債券,投資級及非投資級債券,也有30-90%的融資額。(這方面操作筆者還未懂,需要多點了解,但看到投資潛力很大,畢竟債券市場比股票大)


缺點
1)轉錢入香港銀行自己戶口即時在網上做到。惟存錢入證券戶口則比較麻煩,要親身拿支票或郵寄去公司,而且一定要自己名開的支票。
2)平台不易操作,雖有中文平台,但翻譯較差,如不熟英文比較難明白。筆者也要花很多時間去掌握。總算初步識落簡單的指示和貨幣兌換,買了些新加坡REITS
3看完menu都不明白,可打電話問,香港客戶服務一般英文對答,有廣東話,如懂國語,可打去上海問。筆者兩次電話詢問都可以解決到疑難,算是滿意的!
4)始終全線上操作,初初心裡有些不踏實,不像在香港去耀x地舖,見到摸到!

其他優點缺點,有待同好一切發掘。筆者分享這次買新加坡REITS經驗,是盼望更多融資收息朋友一起研究,補充個人的盲點。再者,筆者認識很多較年輕朋友,因未達私人銀行開戶資格而沮喪,不能進入債券REITS融資收息之門,所以希望找到到一個合適平台,讓大家參考盼望早日達到財務自由!如發現錯漏,或有更好平台,歡迎指教!😂(其他REITS文章可看我的“Reits World 我的房託世界”網誌http://reitsworld.blogspot.hk/)

溫馨提示:Reits 及債券相對一般股票波動性較少,但仍然價格會有上落,特別是非常時期,如英國公投脫歐時,其中一隻英國reits British Lands開市時可以閃跌35%,半小時後卻回升收復失地。如果做了過高margin,可能已被拋,欲哭無淚,融資收息始終牽涉風險,大家要小心!

(後記:上這平台玩了兩個星期,開始熟習,原來也不是太難,相反發現這新平台很多以前忽略的功能和操作優點,值得花時間去掌握Reits方面,買了新加坡、香港外,也買了日本的reits。非常方便!我也透過這平台找到和買了兩隻合意的投資級別債券,回報率也不錯。遲些會和大家分享過程)

2016年7月9日星期六

財務自由的幸福感


筆者投資的債券開始有收成,陸續收到派息通知。雖然早早就知道幾時派息,派息多少,按道理不應該有什麼驚喜。但每次收到派息通知單時都細看良久,感覺很特別,好似擁有cash tree一樣,細水長流,按時有錢落袋。我很享受這種幸福感覺,非常感恩。除了初段時間常常查看每隻債券報價外,很快就“懶惰”下來,因債價上落不大,看多幾次就唔想再看了。遇到金融大事如脫歐公投就望一望,看看是否有平嘢執。因已預留了槓干空間,如果自己持有的債無事,就可以入多一隻半隻,這也是危中取機。
上半年完成了債券的投資佈局,可做的事不多了。跟著就進入我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佈局。之前有半年的摸索,上月尾終於動手將REITS加入我的投資組合裡。先試探式每隻買入多少,然後再按個別表現調整比重。很感恩,入市時機剛好,短短兩星期錄得+4%回報。真是喜出望外! REITS在英國公投脫歐後,還逆市上升,確是出人意外,這證明現在REITS也成了資金避難所!下一個階段,會考慮加入美國、日本和澳洲的REITS。這就完成我的投資佈署了。
有興趣的可瀏覽我的blog "Reits World 我的房託世界"

投資債券和REITS的本意是財務自由!如Blog友Starman兄所言,重點不在財務而自由。如賺得勞累,整日精神緊張則與自由原意相違。佈局完後按時候收取結的果子,不用多花時間出出入入,時時睇市,可以集中時間做好自己平時的工作。想想就覺得這真是一種有智慧的投資方法,多謝Starman兄的啟發!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

高收益債券的風險=優先證券的機會?



原文連結:High Yield Bond Market Risks = Preferred Security Opportunities
Joe Urciuoli,Managing Director, Research Spectrum Asset Management, Inc.

看過這篇文章後,我有以下想法
1) 優先證券較高收益債更安全,風險也較少
優先證券(Preferred Securities)主要由穩定的投資級別機構如銀行和保險公司所發行的。他們需要不斷的提高資本來符合法規要求,且受監管機構嚴格監管,故比高收益公司債券風險較小。高收益債券發行人通常是更槓桿性,具有顯著較高的違約風險特徵的低質量(非金融類)公司。
優先證券經歷了自2005年2014年每年1%的違約率,其中包括過去四年0%違約率。在同樣的10年期間,高收益債券平均每年3.6%。過去4年違約率已接近2%。2007-09金融危機,優先證券相對較低的違約率更令人印象深刻。預計現時高收益債券違約率繼續上漲,但優先證券不會有同樣的情形。由於強大的全球監管,現在銀行比危機前從根本上有更佳的穩定性。

2) 優先證券較高收益資產(包括高收益債)回報較佳

Spectrum優先證券基金(PPSIX),與美銀美林美國高收益資產指數(HOAO)。在過去的五年中,PPSIX有大約43.18%的累計總回報,相對於25.98%的HOAO回報。年初至今,PPSIX的+3.39%回報再度跑贏高收益資產指數的-5.96%。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3)銀行用來填補 Tier1,Tier2 的資本要求而不停發行的CoCo Bond我在想這是否也比高收益債更值得投資呢?如HSBC發行的6.875%債是投資級別的債(BBB),現時YTM超過7%,收益高不在話下,發生資本減值和換股的風險是否他高收益債違約高?其他高收益債罕有能獲此評級,有7%的一般都是BB-或以下。銀行出現這種惡劣情況前應該有很多手段阻止,如供股集資和被收購合併。因為一旦出現資本減值和換股,市場信心盡失,銀行以後很難再發債,存戶也會提錢轉銀行,銀行能否生存也成疑問?現時銀行的監管嚴厲,很難想像會有銀行突然倒閉而事前無任何徵兆。高收益債發行人的情況和披露的財務資料相對銀行的要求較少,透明度更低,監管亦不像銀行般嚴謹。企業的可預測性也銀行低,不安本位斥巨資投資非本位業務的常有出現,帶來很多難測結果!銀行則受很多規管,以前靠房賺錢現在也不容易,投資銀行業務也需要和一般銀行業務分開,確保銀行不能過量參與高風險投資投機,引起危機!銀行經營前景會因監管愈來愈嚴厲變得很難賺錢是現實,但銀行卻愈來愈穩陣,銀行股回報下降,但投資銀行CoCo債券卻變得吸引力。特別是英國脫歐前景不,歐洲銀行的CoCo都下跌,提供了低位入貨機會。如果我相信HSBC不會淪落如斯地步,應該考慮它的債,相信會不錯的回報!

2016年6月24日星期五

全球渴息 優先證券吸引(轉載信報)

2016年6月24日信報

市場普遍預期低息環境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加上環球風險事故不絕,令投資者追求穩定收息,不斷推高傳統債券價格。早前德國國債孳息率甚至跌至負值,可見目前投資者要在不承受更大的信貸和利率風險下,取得合適回報殊不容易。本行相信,優先證券可提供吸引的風險與回報水平,而且優先證券與其他債券的相關性溫和。
優先證券對亞洲投資者來說也許有點陌生。優先證券是一種具有不同結構性、有特定派息的投資工具。如果優先證券的發行人破產,按償債順序,優先證券排在債券後但比普通股先。優先證券的結構包括後償債、信託優先證券、應急可轉換資本證券(CoCo)、累積及非累積優先股等。由於金融業需要符合受監管資本的規定,意味着大部分優先證券由金融服務公司發行,其中銀行便佔約60%。截至2016年3月31日,優先證券市場包含面值約5140億美元的未償還債券,由來自美國、歐洲、亞洲、日本和拉丁美洲等的企業所發行。

散戶及機構機會並存
優先證券的美元市場獨特之處是同時存在兩個交易市場,分別為25美元面值和1000美元面值市場。25美元面值市場佔整個美元市場約一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及買賣,每季付息,並由散戶投資者主導。另一半為1000美元面值市場,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買賣,每半年支付,按累計利息計算,並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有別於一般的優先證券,上述市場各自享有同等權益,資產負債表內同一檔次的25美元面值證券與1000美元面值證券之間並無從屬關係。因此,有關市場之間可能會出現失效情況,從而為純長倉策略投資者帶來相對價值交易機會。
信貸質素方面,優先證券市場目前約有50%為投資級別證券,較2007年的大約90%投資級別證券大幅減少。這評級變動主要是因為一些企業的高級債券評級下調,加上評級機構重大改變「評級區分方法」(notching methodology),因此從高級債券到不同等級的優先債券都受到影響。但若從發行人的整體信貸質素來評估優先證券,則其高級債券評級近90%為投資級別。換言之,優先證券的發行人明顯與更多投資級別債券市場重叠。
美國已重啟加息步伐,優先證券與其他債券類資產一樣,最終亦會受加息的潛在效應所影響。但優先證券仍可提供若干程度的抵禦,可望在加息環境下造好。事實上,在美國聯儲局過去3次緊縮周期期間,優先證券均錄得正總回報。
首先是加息有利金融服務企業,尤其是銀行。如果加息是基於通脹及經濟擴張的條件,一般將會令信貸質素轉佳,銀行及保險的資產負債表尤其受惠。此外,加息傾向刺激銀行的淨息差擴張,幇助提升盈利能力,上述兩種情況下投資者均願意為優先證券付出更多代價,令優先證券可於加息環境前端發揮若干緩衝作用。
其次,優先證券有不同的派息結構, 例如定息、浮息、定息轉浮息及定息轉可變息等,其中以定息轉浮息及定息轉可變息結構最受歡迎。這種結構是以固定息票結構發行,附有期終贖回保障(最長10年),發行人到期可贖回票據或轉為浮息結構,或根據相同條款重訂固定利率結構,這些投資工具可為投資者提供吸引的孳息率,並可望於加息環境下提供支持。

歐洲正展開提早贖回
最後,基於監管制度的改變,一些舊式優先證券(例如美國銀行信託優先證券和歐洲銀行非損失吸收優先證券)相繼在資本處理上失去地位,加上評級機構先前修訂評級準則,將不同結構的優先證券重訂作不同股本信貸,變動為債券發行人在原有資本處理上帶來損失,因而引發了發行人提早贖回的周期,即發行人贖回那些不能計入資本處理的舊有資產結構(一般不考慮利率),並以全新及合乎資格的優先證券取代舊有資產結構。
儘管這個過程在美國已大致完成,但預料歐洲的舊銀行優先證券及評級機構的股本信貸變動情況在未來2至4年將會持續。因此,精明的投資者可透過分配投資於這些證券,從而擺脫加息環境下的潛在延期風險。
總括而言,對分散投資而喜歡收息的投資者來說,優先證券幫助增強總回報之餘同時幫助分散風險、維持投資組合在相對溫和水平的目標。

(作者為Spectrum Asset Management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而Spectrum為信安環球投資的附屬機構。)

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

2.2萬億!中國企業債下半年面臨史上最大到期潮

2016-06-16 14:20:57來源:華爾街見聞

  據彭博統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公司必須償還創紀錄的2.2萬億元人民幣(3410億美元)債券,高於上半年的2萬億元人民幣。另據瑞銀統計,在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8月開始將是債券到期高峰,屆時會有約800億元債券到期,10月和11月將有大約900億元債券到期。
這意味著,3、4月份債券市場階段性承壓的局面或將捲土重來。
  兩個多月前,東北特鋼、中煤華昱和中鐵物資的風險暴露一度令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分析師不斷警告“小心龐氏破滅引發流動性危機”。過剩產能行業違約頻發令債券市場謹慎情緒升溫,3月取消或推遲發行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等逾55只,為2014年以來最多。4月份市場謹慎情緒加劇,刷新3月紀錄。
  彭博援引中金分析師姬江帆表示,信用風險的第一階段是現金流崩潰企業的個體違約事件,第二季度是低風險偏好導致再融資中斷情況下的惡性循環,導致違約風險升高。由於違約事件增多,並且經濟復甦跡像打擊了降息預期,中國債券市場的繁榮勢頭在4月份開始瓦解。
  過去近兩個月,市場趨於平靜。但近日,川煤集團10億超短融資券無法兌付為國企債務違約又添一例。分析師再發警告:信用風險從未離場。
  值得一提的是,川煤集團在9天之前(6月7日)還發佈公告,承諾該短期融資券“15川煤炭CP001”將正常兌付,6月14日劇情反轉,公告稱公司資金鏈緊張,原計劃的資金籌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直到6月15日,正式宣布這期債務構成實質性違約。
  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屈慶團隊14日在其債券日報中表示,此次川煤風險事件暴露再次引發市場對信用風險擔憂,產能過剩行業估值壓力仍在,同時昨天信用債一級發行放量,未來信用債潛在供給壓力或將出現。
  彭博援引海通證券表示,信用風險是懸在半空中的一把匕首。今年迄今,至少已經有11家企業對在岸債券發生違約,超過2015年全年總數。另據騰訊財經統計,川煤集團是今年以來發生實質性債券違約的第18家債券發行人,而這18家債券發行人以國企居多。
  華爾街見聞4月初曾提及,作為上世紀末中國為國企脫困的“三支箭”之一,債轉股在當前不良資產急升的背景下重新“披掛上陣”。
  財新援引一位國開行高層報導,首批債轉股規模為1萬億元,預計在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化解1萬億元左右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產。之前也已出現債券股案例。熔盛重工曾在3月8日發佈公告稱,將向中國銀行發行27.5億股股票以抵消27.5億元債務,此後中行將成該公司最大的股東之一。
  據彭博當時報導,正式的債轉股實施方案最快或於4月份正式推出,但至今尚未有後續消息。在下半年巨額企業債到期壓力下,債轉股正式實施方案或有實錘

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

我的債券投資半年結


投資債券剛好半年,總結一些經驗教訓,希望以後可以交少些學費。個別債券如盈德氣體及新昌營造,由於急跌10%故忍痛放棄,計入利息,仍略有虧損。但組合整體表現尚算不過不失,這是分散投資減低個別風險的好處。我也加入多隻投資級別的債券平衡組合內高息債券的比例,整體組合追求平均5%-6%回報,計入槓干,本金有大概10-11%回報。這個組合是可以令我安心睡覺的。這半年讓我更多了解自己投資的心態,原來我可以接受即時相對大的虧損,但卻難忍受持續的隱憂帶來的憂心忡忡。投資虧損是常事,引刀成一快,我能很快回復過來,很少會糾結很久。賣出新昌是這個心態,因為開始摸不通它的內裡乾坤,就寧願出清。這也是我的弱點,對公司的財務分析和前景掌握不是很有把握,入手時不夠慎重!
Anyway,第一階段的債券佈局已大致完成,整體組合維持槓干約50%,仍有10%倉位作緩衝或加碼。下一個階段是找機會入房託基金(Reits),最近股市雖然回調,但房託很堅韌,有些如領展(823HK)更逆市創新高。另外也會考慮亞太地區其他Reits,最終希望能50%債券,50%Reits。現在多做研究功夫,候機會入市。盼望下半年能完成整體佈局。

2016年6月14日星期二

新加坡零售業面臨「寒冬」,商業地產空置率上升

香港與新加坡不時被人拿來比較,但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緩慢,星洲亦遇到衝擊。新華社報道,新加坡因為就業不足及遊客消費減少,令零售業受挫。新加坡「購物天堂」亦可能像香港一樣面對「寒冬」。
媲美香港尖沙嘴的新加坡烏節路,商聯會執行董事吳令興直言「無力與這些趨勢對抗」,海外遊客消費減少,以及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選擇出國購物,新加坡服飾和鞋類銷售2月和3月分別同比下降14.6%和3.5% 。新加坡依賴批發零售貿易出口,但現時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工資增幅可能只有2.5至3%,亦有外國品牌打算關閉在新加坡的分店。
房地產亦相繼受到牽連,商業地產面積過去5年增加10%,但空置率卻從由5%升至7.3%。
S commercial reits會面對空置壓力,進入低沉期。宜注意派息率有否調升空間,在盈利減退中維持穩定派息,對投資者很重要!

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

內企債冚債 如龐氏騙局(信報)

2016年5月31日信析

本欄上周三指出,內地企業違約形勢急轉直下,且在企業借貸水平偏高、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中央似乎傾向不再大規模放水下,內地企業債務危機已萌芽,爆煲風險與日俱增(見2016年5月25日本欄及5月19日「沿圖論勢」)。更糟糕的是,企債風險有跡象禍延至理財產品市場。
近年內地理財產品市場快速發展,同樣存在不少隱憂,部分甚至與企債問題環環相扣,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理財產品市場以不尋常速度膨脹
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於今年初發表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5)》顯示,截至去年底止,合共有426家金融機構經營理財產品業務,相關產品數量超過6萬款,產品賬面餘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內地GDP的35%,餘額較2014年底增長56.46%,短短3年間激增2.3倍【圖】!


值得留意的是,非國有銀行去年理財產品的賬面餘額達9.91萬億元,市佔率為42.17%,比大型國有銀行高出5.28個百分點,反映去年內地流動性異常緊張,中小型民營銀行更依賴這類產品作為籌集資金的來源。
二、理財產品互持現象日趨普遍
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以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銀行存款和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主,佔整體資產值分別達51%、22.4%和15.7%,合共達八成九,另有7.8%投資股票市場。不過,隨着內地可提供高息回報的投資工具買少見少,近年出現不少理財產品持有另一理財產品博取高回報的怪現象。
根據英國一間獨立研究社估算,內地理財產品背後持有的投資工具中,有約2.6萬億元屬於其他理財產品,相當於總賬面餘額的11%,也是2014年4960億元的5倍!該研究社估計,高達八成半的理財產品出現互持情況。因此若個別理財產品出事,便可能火燒連環船,令投資者對該類產品失去信心,並殃及銀行體系,尤其打擊中小型銀行的資金來源。
三、理財產品持有不少企業債
如前所述,理財產品持有大量債務,其中當然包括企業債。目前理財產品已成為內地企債的最大投資者。正如早前本欄分析,隨着違約事件湧現,理財產品虧損的風險也愈來愈大;由於理財產品普遍互相持有,倘若爆煲,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換言之,企債危機可能禍延至理財產品。若情況持續變壞,將動搖投資者持有理財產品的信心。
理財產品是不少內房企業和中小型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年期一般較短,所以十分依賴不斷發新債冚舊債。2012年時任中行(03988)董事長的肖鋼(後來出任中證監主席,今年初離任),曾呼籲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他說:「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於期限錯配,要(不斷)用『發新償舊』(債務)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由此可見,若企債違約問題禍延至理財產品市場,並損及投資者信心,相信屆時便是這個「中國版龐氏騙局」爆煲之時。這對中國經濟有何啟示?除非阿爺再「科水」救市,不然企業資金鏈恐怕會斷裂,金融動盪將無日無之。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

全球哪些國家違約風險最高?


瑞典打敗美國、德國,成為了債券違約風險最低的國家,瑞士、英國分別位居第四、第五。在列出的39個國家中,中國排在17位。而委內瑞拉、希臘國債違約風險最高,兩國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分別處在略低於6000個基點和1800個基點的高水平。
去年12月,委內瑞拉CDS以2300個基點交易,而現在該國國債CDS已接近6000個基點,意味著債券違約實際上必然要發生了。
除了 ​​委內瑞拉、希臘,還有哪些國家違約風險較大?按違約風險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有:烏克蘭、巴基斯坦、埃及、巴西、南非、俄羅斯、葡萄牙、哈薩克斯坦、土耳其、越南等國。
油價自2014年來暴跌近70%,出口收入幾乎全部來自石油的委內瑞拉經濟陷入絕境。該國外匯儲備迅速下降,自2015年2月的242億美元降至2015年11月的148億美元。據路透,委內瑞拉的通脹率呈三位數增長,而其CDS(信用違約掉期)顯示其年內違約的可能性78%。

(by Tyler Durden on 03/08/2016 )

2016年5月27日星期五

新HSBC 6.875% pert subordinated coco (callable 6/1/2021)

HSBC最近發行了一隻新永續CoCo 債,和之前2隻條件類似。但call Date由2024,2025年提前到2021年,不贖回的續期利率提高了1%,換股價(conversion Price)也降低了約10%,雖然YTM,YTC下降了,但整體吸引力增加不少,風險也降低了。對喜歡獅子coco 債的投資者,可能是一個較佳的代替物!





ISIN
US404280BC26
Issuer
HSBC Holdings PLC
Guarantor
-


Issue Date
6/1/2016
Maturity Date
Perpetual


Currency
USD
Annual Coupon Frequency
Semi Annually
Coupon Type
Variable
Annual Coupon Rate 
6.375%
Reference Rate
Reset Rate = US swap 5 yrs+ 5.514%
Reset Dates = 6/1/2021 & every 5yr thereafter


Bond Credit Rating (Moody's / S&P / Fitch)
Baa3/ N.R/ BBB 
Issuer Credit Rating (Moody's / S&P / Fitch)
A1/ A/ AA- 
Seniority
Junior Subordinated


Modified Duration
4.4
Issue Size                                                        2,000,000,000


COMPARISON
Bond
HSBC 6.375% Perp
HSBC 6.875% Perp
Next Call Date
3/30/2025
1/6/2021
Reset Terms
USswap5yrs+4.46%
USswap5yrs+5.514%
1.37%@5/26/16
Ratings (Moody's/S&P/Fitch)
Baa3/BBB
Baa3/BBB
Reference Entity
HSBC Holdings PLC
HSBC Holdings PLC
Trigger Level
CET1 < 7%
CET1 < 7%
Write down/Conversion
Equity Conversion
Equity Conversion
WD (Partial/Full)
N/A
N/A
WD (Perm/Temp)
N/A
N/A
Conversion Price
US$ 4.355775
£2.7
(~US$ 3.947)
CET1 4Q 2015
11.90%
11.90%
Indic offer
96.6
102(5/26/2016)
YTC
6.89
6.4

溫馨提示:CoCo bond是風險甚高的投資。雖然發行人都是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但債券本身性質是轉移金融機構面對嚴峻危機衝擊時的風險。所以價格可以非常波動,甚至損失大部份或全部本金。雖然機率低,卻不表示沒有機會。所以要非常了解CoCo bond的機制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才可以踫,不適宜重倉或高槓干操作。

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

評級泡沫擠出效應:信用債市場降級潮來襲

2016-05-24 05:34:4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黃斌
隨著信用債市場風險的釋放,降級潮加速來襲,並已蔓延至AAA級房企。
  5月20日,評級公司聯合資信發佈公告,將綠地控股 ( 600606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地控股”)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A調整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同時將綠地控股存續期中票“15MTN001”的信用等級由AAA降至AA+。
  儘管過去幾年出現過數次AAA主體發行人被降級,但對房地產企業而言,尚屬首次。對此,海通證券 ( 600837  )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點評稱,自2013年以來,除去綠地控股,在被下調的294家發行人中,房地產企業僅有2家,“但兩家企業原本自身評級較低,並且大股東背景有限。而此次綠地控股作為大型地產企業,被下調值得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債市場短期內將面臨更大的評級調整壓力。
  招商證券 ( 600999 , 股吧 )5月23日研報指出,信用債評級下調頻率從去年底開始加快,今年6-7月份評級下調次數或將達150次左右,上升幅度明顯。
  不會發生AAA主體降級潮
  姜超指出,綠地控股此次主體評級被下調,原因有三:一是營業收入大幅下滑,房地產板塊營收多年來首次負增長,非一線城市土地儲備高,商辦佔比高,去庫存壓力大,而在能源板塊上,子公司雲峰集團出表降低營收;二是盈利下降被掩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維持盈利增長;三是雲峰集團私募債違約波及公司信譽。
  姜超還稱,2013年至2015年共有6家AAA公司主體評級被下調,2016年以來已有3家,但“以往被下調的AAA發行人主要分佈於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尚屬首例”。
  而AAA主體評級下調之火燒至房企,亦引發部分市場人士對未來AAA發行人降級潮的擔憂。
  對此,新世紀評級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未來還會有AAA評級企業級別被調降,但應該不會形成調降潮。理由在於: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庫存較高、產能過剩、槓桿率較高的行業,尤其是行業周期性比較強、企業現金流比較差的企業會面臨較大的評級下調風險;相反,具有較強競爭力,在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表現較好的企業則可能具有級別上調的可能。
  “級別下調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化工、有色等產能過剩行業,以及在二三線城市大規模進行房地產開發的現金流比較緊張的企業,這些行業或者企業中AAA評級被下調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上述新世紀評級相關負責人稱。
  抑制評級泡沫
  招商證券固收團隊稱,今年初至今,評級下調次數的累計同比增速較去年上升了66%,如果評級下調次數繼續保持70%增速的話,今年6月和7月兩個評級調整高峰期,兩個月內下調評級之和或將高達150次,相比去年同期的不足100次,漲幅明顯。
  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曾報導,交易商協會於近期召開座談會對評級機構近幾年評級調整情況進行摸底,並要求評級機構及時報送評級調整情況,旨在抑制國內評級泡沫繼續發展。
  因此,在跟踪評級高峰期來臨之際,未來評級公司跟踪評級政策是否會趨緊,成為市場關注重點之一。
  姜超認為,這是交易商協會加強監管之舉,抑制級別虛高或將落到實處。他指出,今年以來主體評級被下調的發行人多達50家,評級調整力度明顯加大,投資者應避免對高評級發行人的盲目追捧,警惕因評級下調而帶來的估值調整風險。
  “我們的評級方法和評級邏輯一直以來都是一致的,所以應該不​​存在評級"政策"的改變。”一位不願具名的評級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評級調整併不會涉及評級方法本身,“其實還是要根據發債主體的償債能力。”
  “謹慎性原則當然是有的,評級本身除了財務指標,宏觀形勢和行業處境也是重要的指標,在目前的情況下,趨緊是正常的。”另一位評級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評級業的核心問題是“級別趨同導致級別不斷整體向上遷移”。
  “但畢竟AAA是天花板,所以中國有這麼多的AAA企業,於是現有的評級體係就開始慢慢變得無效和失真,再加上AA以上才能發債,這就意味著中國發債企業基本上只有三個級別,這進一步導致級別整體上移。所以評級的根本之痛在於機制和製度安排之下的被扭曲。”該評級業人士說。